《國學時報》第二十二集:「杜甫的嘆息」

2018年10月03日 12:41:03 來源:國學時報

國學資訊:


1.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十周年


2. 王予嘉變身“劉三姐”促中國—東盟文化交流


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,成熟於明末、清代和民國時期。以土、木、石、竹為主要建築材料,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,用夾墻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。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,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。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,堪稱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方結合的縮影,2008年7月6日,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



國學人物:杜甫
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人稱頌他為「詩史」、「詩聖」。他出生於公元712年,死於公元770年,得年大約59歲, 相信杜甫是出生於河南鞏縣,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鞏義,他來自一個書香的傳統世家。他的世祖杜預是博學多才的晉代名將,而他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著名文學之臣。杜甫對他自己顯赫的先世也有「同學少年多不賤,五陵衣馬自輕肥」的描述,這樣深厚的家學背景為杜甫早年「讀書破萬卷」提供了有利條件。




國學常識:中國房屋


杜甫一生仕途失意,居無定所,貧病交迫,有一年,他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,終於有了個棲身之處。誰知八月秋風破屋、床頭雨腳如麻,全家遭雨淋因而徹夜難眠,詩人感慨萬分,於是寫下了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這首感人的千古名篇,這首詩其中一句就是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」,杜甫自己住在破屋的時候,擔憂的仍然是其他國民,可見他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。說到民居呢,中國傳統以來有不少特色的建築,例如南方的幹闌式建築、西北的窯洞建築、遊牧民族的氈包建築、北方的四合院建築、客家的土樓等等。


收藏 分享到:

我來說兩句

發表評論

熱門評論

沒有更多評論了

最新推薦